山城社創 落地生花
協助學人申請研究資助,是研轉處「大業」之一,但資源有限,總有人會失落。今期Cubic Zine 主角馮應謙教授亦談到自己多次「不成功」的經驗,其中一次更是他加入中大首個申請。「但我好想做那個研究,最後沒有錢我都照做。」相信道出了不少創業人的心聲。
今期內容包括:#驛站咖啡店 #創業資助一覽 #創業要讀書 #歷耆者 #MPESA #Paystack #石澳 #文創產業
______
學人搞社創 → LOCAL
2001年入職中大,作為新聞及傳播學院「老臣子」教授,馮應謙(Anthony)早在韓國「花樣男」熱潮出現之前,他已是先驅。年輕時開始化妝、去美容院,後來更會買布做紙樣,找裁縫造衣服。「今日這條褲也是我自己造的。」他得意地說。
他說,「飾」心打扮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社區紀錄則是愛好。Anthony去年申請中大知識轉移項目基金(KPF),伙拍兩位同事盧家詠博士和陳宗誠助理教授,一位擅長口述歷史;另一位則是可持續旅遊專家,集各人專業,希望在下一次無情「山竹」來襲之前,把村落文化遺產保育下來。
Anthony的研究核心是創意文化產業,「其實沒甚麼神秘。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原來可以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以前就是電視、電影、音樂、動漫等等,現在就結合了科技、數碼化,更加先進。」他指出Google、Amazon等是外國「文創」龍頭,他自己則熟悉騰訊、抖音,尤其是電子遊戲的內容、生產和玩家研究。
「近年多人討論的是文化政策,國家或地區如何制定政策,帶動整個經濟與就業。韓國是一個好例子。現在出現許多文青,年輕人都喜歡投入這產業。」
商業 2.0 → FORCE FOR GOOD
老人家給予大家的印象或許是手腳和腦筋不靈活,但當中不少人比你和我更「精靈活潑」。專門提供高齡體驗服務的「Eldpathy 歷耆者」就看中這個機會,聘請長者成為活動導師,實行長幼共融,推展長者賦權。
在疫情影響下,他們轉為推出網上體驗工作坊。長者導師純熟地運用電子器材與參與者交流,分享個人經驗。透過長者的真正參與,更能令參加者建立同理心,了解及關懷老人,實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中美無疑是Fintech龍頭,不過《哈佛商業評論》二月刊文指出,近年非洲國家如肯尼亞和尼日利亞迅速冒起。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針對許多 "Unbanked”和"Underbanked”國民的手機支付公司M-Pesa。在偏遠地區,無須上網,靠SMS就能付款、過數、儲蓄。業務已擴展至七國家,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
另一間Fintech超新星是來自尼日利亞的Paystack,目的是方便國內商戶,透過各種渠道,「無痛」收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付款。創辦人兼CEO今年只有35歲,公司去年獲美企Stripe以2億美元收購。
______
創業要讀書 → FOOD FOR THOUGHT
六頂思考帽是一種思維訓練工具,由法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助你「平行思維」。每一頂不同顏色的帽(共有白色、綠色、黃色、黑色、紅色、和藍色)代表不同的思考任務,通過聚焦及換位思考,解決「毫無頭緒、胡思亂想」的困擾,使團隊的創意思考效果更全面,溝通更有效率,是創業團隊值得參考的思考方法。
______
BE → ENGAGING 參與
不論你是中大人抑或訪客,行完一圈未圓湖,一於同朋友來InnoPort樓下,坐在新開張的露天茶座Inno330,「細啖飲,大想頭」,還可以入來InnoPort,認識一下中大的I&E(創新及創業)生態圈,可能很快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率先預告,由3月19日至11月中,每個禮拜五黃昏,中大創業者聯盟都會在InnoPort 舉辦Happy Hour聚會,歡迎所有人參加㗎!有意者可留名,可早一步報名!
______
如果你是社會創業家,正為香港貧窮和社會孤立問題絞盡腦汁,想用創業紓緩問題,不論是處於 「創業」、「成長」或「擴大規模」階段,都鼓勵你申請由社聯協創的 Impact Incubator 計劃,最高資助額為港幣$ 300,000!今年首輪申請3月31日截止喇。
______
中大如何支持學人搞社創?
為支持學者將研究應用至社區,中大提供兩項資助計劃,分別為知識轉移項目基金(KPF)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S-KPF),獲選項目最多分別可獲40萬(KPF)或60萬(S-KPF)港元資助。多年來已經有超過200個項目獲批,主題包括身心靈健康、共融社會、文化及文物保育等。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
物色其它創業資助項目?按此一覽列表!學生、教授、甚至畢業生都有適合的喔!
歡迎你轉發Cubic Zine給你身邊的朋友或夥伴,鼓勵大家一起Do Good & Do Well!
最新學人故事推介:
1.從講台到舞台
2.社企管理達人徐苑思的創新心法
3.一趟「心旅」解煩憂
4.研轉處處長徐仲鍈:三招推動「敢創」文化
5.美太空考古學家召喚網民「離地」保護文物
6.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不一樣的扶貧歷程
______
還未訂閱我們?按此訂閱Cubic Zine!
一封電郵助你掌握最新「有營」創新資訊!Cubic Zine 屬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ORKTS)旗下刊物,由InnoPort團隊策劃,將為你定期帶來中大內外和國際創新創業案例,以及各種新趨勢!
返回消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