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EN
首頁
關於
計劃
獲資助項目
社創故事
知識庫
消息及活動
聯絡
訂閱電子報
香港中文大學 2022 版權所有
聯絡 SoCUBE
Be
Impactful 創效
獲資助項目
年份
所有年份
2019/20 (18)
2018/19 (18)
2017/18 (16)
2016/17 (2)
2015/16 (2)
資助計劃
所有資助計劃
KPF (44)
S-KPF (12)
主題
所有主題
積極樂頤 (10)
文化及文物保育 (6)
性別平等 (2)
精神健康 (7)
其他 (2)
生理健康 (20)
扶貧 (1)
優質教育 (13)
社會共融 (15)
可持續發展 (5)
益善科技 (15)
學院
所有學院
文學院 (6)
工商管理學院 (1)
教育學院 (9)
工程學院 (3)
醫學院 (23)
理學院 (2)
社會科學院 (18)
受惠目標
所有受惠目標
照顧者 (4)
企業 (2)
長者 (12)
少數族裔 (2)
大眾 (26)
性小眾 (2)
非政府組織 (7)
其他 (1)
家長 (5)
病患者 (6)
殘疾人士 (4)
特殊教育需要學童 (7)
學生 (10)
教師 (7)
青年 (3)
重置所有
年份
所有年份
2019/20 (18)
2018/19 (18)
2017/18 (16)
2016/17 (2)
2015/16 (2)
資助計劃
所有資助計劃
KPF (44)
S-KPF (12)
主題
所有主題
積極樂頤 (10)
文化及文物保育 (6)
性別平等 (2)
精神健康 (7)
其他 (2)
生理健康 (20)
扶貧 (1)
優質教育 (13)
社會共融 (15)
可持續發展 (5)
益善科技 (15)
學院
所有學院
文學院 (6)
工商管理學院 (1)
教育學院 (9)
工程學院 (3)
醫學院 (23)
理學院 (2)
社會科學院 (18)
受惠目標
所有受惠目標
照顧者 (4)
企業 (2)
長者 (12)
少數族裔 (2)
大眾 (26)
性小眾 (2)
非政府組織 (7)
其他 (1)
家長 (5)
病患者 (6)
殘疾人士 (4)
特殊教育需要學童 (7)
學生 (10)
教師 (7)
青年 (3)
重置所有
Peter W. Ferretto副教授
文化及文物保育
,
社會共融
,
可持續發展
消失的村落:以設計和社會建築重煥新生
香港一些傳統村落正逐漸消失,意味着文化與歷史的失落。Condition_Lab計劃與社區團體一起透過設計和社會建築,為香港被遺忘的鄉村帶來生機。
Peter W. Ferretto副教授 | 社會科學院
「駕馭空間的能力決定我們擁有幸福感的權利。」
伍美琴教授、田恆德副教授、何穎副教授、李倞助理教授及毛家謙助理教授
可持續發展
豐盛生命:可持續社區實驗室
我們有權重塑模造我們的城市。建成的環境影響人們的地方感和幸福感。通過協作和綠色地方營造,提升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是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伍美琴教授、田恆德副教授、何穎副教授、李倞助理教授及毛家謙助理教授 | 社會科學院
馮應謙教授、陳宗誠研究助理教授及盧家詠博士
文化及文物保育
,
可持續發展
古今相建,保今尋源
石澳風光綺麗,還有鮮為人知的深厚文化遺產。研究團隊與社區夥伴合作,紀錄石澳社區的文化活動、文化遺產、居民的歷史和記憶,並透過科技平台,鼓勵持份者參與,及加強石澳社區與公眾的連結。
馮應謙教授、陳宗誠研究助理教授及盧家詠博士 | 社會科學院
關海山教授
優質教育
,
可持續發展
,
益善科技
菇菌救地球 可食可建樓
「菇菌救世界」不僅是個口號!既是低碳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又是耐火的生物材料,誰敢低估一顆小菇菌的潛力?
關海山教授 | 理學院
黃洪副教授
可持續發展
臻善評估中心:為社福組織效益把把脈
我們怎樣知道政府、非政府組織和企業項目有否依承諾創造社會效益?臻善制訂的評估服務和方案,讓機構作出「交代」之餘,亦改善其產品或服務。
黃洪副教授 | 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