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EN
首頁
關於
計劃
獲資助項目
社創故事
知識庫
消息及活動
聯絡
訂閱電子報
香港中文大學 2022 版權所有
聯絡 SoCUBE
Be
Impactful 創效
獲資助項目
年份
所有年份
2019/20 (18)
2018/19 (18)
2017/18 (16)
2016/17 (2)
2015/16 (2)
資助計劃
所有資助計劃
KPF (44)
S-KPF (12)
主題
所有主題
積極樂頤 (10)
文化及文物保育 (6)
性別平等 (2)
精神健康 (7)
其他 (2)
生理健康 (20)
扶貧 (1)
優質教育 (13)
社會共融 (15)
可持續發展 (5)
益善科技 (15)
學院
所有學院
文學院 (6)
工商管理學院 (1)
教育學院 (9)
工程學院 (3)
醫學院 (23)
理學院 (2)
社會科學院 (18)
受惠目標
所有受惠目標
照顧者 (4)
企業 (2)
長者 (12)
少數族裔 (2)
大眾 (26)
性小眾 (2)
非政府組織 (7)
其他 (1)
家長 (5)
病患者 (6)
殘疾人士 (4)
特殊教育需要學童 (7)
學生 (10)
教師 (7)
青年 (3)
重置所有
年份
所有年份
2019/20 (18)
2018/19 (18)
2017/18 (16)
2016/17 (2)
2015/16 (2)
資助計劃
所有資助計劃
KPF (44)
S-KPF (12)
主題
所有主題
積極樂頤 (10)
文化及文物保育 (6)
性別平等 (2)
精神健康 (7)
其他 (2)
生理健康 (20)
扶貧 (1)
優質教育 (13)
社會共融 (15)
可持續發展 (5)
益善科技 (15)
學院
所有學院
文學院 (6)
工商管理學院 (1)
教育學院 (9)
工程學院 (3)
醫學院 (23)
理學院 (2)
社會科學院 (18)
受惠目標
所有受惠目標
照顧者 (4)
企業 (2)
長者 (12)
少數族裔 (2)
大眾 (26)
性小眾 (2)
非政府組織 (7)
其他 (1)
家長 (5)
病患者 (6)
殘疾人士 (4)
特殊教育需要學童 (7)
學生 (10)
教師 (7)
青年 (3)
重置所有
何欣儀助理教授
精神健康
心旅:實證為本 低密度心理健康服務
心理健康屬於所有人。團隊為每個人提供實證為本、符合成本效益的心理健康服務。
何欣儀助理教授 | 社會科學院
施婉萍副教授及麥穎思教授
精神健康
,
社會共融
無聲世界:聾人精神健康計劃
透過香港手語心理健康資料庫,為聾人提供精神健康資訊,及簡短網上心理健康評估。另外一系列的工作坊將提升參加者對精神健康的認知。
施婉萍副教授及麥穎思教授 | 文學院
黃蔚皓副教授
精神健康
,
優質教育
,
益善科技
情緒解碼:解開SEN兒童的情緒密碼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經常遇到困難,有時更會被誤解。團隊利用可穿戴傳感器,實時分析情緒相關的心理生理反應,讓這些兒童的感受得到理解。
黃蔚皓副教授 | 教育學院
何欣儀助理教授
精神健康
觸不到的社區:推動全社區心理健康行動
香港人精神健康問題十分普遍,團隊透過心理健康小冊子和街頭對話活動,改善大眾精神健康質素,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何欣儀助理教授 | 社會科學院
何欣儀助理教授
精神健康
逃出愁緒:港式養生醫學app喚醒精神健康
生活方式作出些微改變,足以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大改善。團隊開發的應用程式提供小貼士和中醫養生等元素,讓大家隨時隨地自助。
何欣儀助理教授 | 社會科學院
何欣儀助理教授
精神健康
情緒求助站:創建心理治療資源庫
現代人精神健康每況愈下,惟可靠的資訊和求助渠道乏善足陳,讓大眾求助無門。團隊推出網上平台,整合經驗證的資訊,鼓勵大家主動求助。
何欣儀助理教授 | 社會科學院
麥穎思教授
精神健康
說書人:推廣精神健康 聽聽過來人說故事
我們有兩隻耳朵但只有一張嘴,自是有原因的。 聆聽可說是一種被遺忘的藝術,卻是健康關係和溝通的要素。 摒棄艱澀難明的學說,說書人透過一個個獨特故事,讓你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課題,包括聆聽。
麥穎思教授 | 社會科學院